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大勢:華為操作係統將重塑全球基礎軟件生態!
這兩天,圍繞華為操作係統的各種消息鋪天蓋地,大家的討論也熱烈了起來。根據目前收集到的信息,華為操作係統的主要亮點有:

兼容安卓應用。

支持 Web 應用。

同時支持手機、桌麵、平板、電視以及可穿戴設備;是個統一操作係統。

按照華為領袖任正非先生以及華為終端老總餘承東的說法,華為操作係統在2012年立項,已經開發了近七年,將於2019年秋天或者2020年春天正式發布。

任正非先生說,華為很有錢,而且從世界各地網絡人才做芯片和操作係統。有錢有人,加上七八年的持續投入,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為可以給中國一個驚喜,給世界一個改變!

基於“華為曾吹過的牛最終都實現了”的前提,本文嚐試推演在美國大搞技術封殺的背景下,華為操作係統將如何攻城掠地,完成重塑全球基礎軟件生態的過程。

2019年建國70周年時,華為將在全球公開預發布其操作係統,並邀請 App 開發者參與測試。某些重要的合作夥伴,比如中國的 BAT,將率先獲得華為操作係統的開發環境和工具。

2020年春天,華為將在全球正式發布其操作係統,上述合作夥伴在華為正式發布操作係統時,亦將同步發布針對華為操作係統的微信、搜索、地圖、美團、京東、吃雞、頭條、新聞等大大小小關鍵的移動 App,共計100個,加上華為及其小夥伴開發的其他 App,華為針對其操作係統的 App 上線伊始即可有上萬個!

2020 年中,中美貿易摩擦進入白熱化階段,川普連任成功,美國開始全麵實行對中國的技術封殺,將中國和伊朗、朝鮮等國家列入所有高科技產品,包括開源軟件在內的出口管製國家和地區。

2020年底,小米、Oppo、Vivo 等國產安卓手機品牌宣布全麵提供對華為操作係統的支持,在出廠時預裝華為操作係統並取代安卓。華為正式公開“去穀歌”策略。除了歐洲市場,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非洲、拉美等市場上出售的中國產智能手機,全部預裝華為操作係統,並預置 BAT 等國內重量級互聯網公司的 App,這些互聯網公司提供的軟件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麵麵,地圖、社交、打車、電商、小視頻、遊戲等等,無所不包,完全可以替代穀歌的 GMS(穀歌移動服務包)。

2021年開始,中國大陸的移動應用開發者開始全麵支持華為操作係統,有能力開發華為操作係統應用的開發者薪酬連漲三倍。此時,針對各平台的 App 開發優先級從2019年的安卓第一、蘋果第二,轉向了華為第一、蘋果第二,安卓開始被邊緣化。

2021年底,華為在歐洲市場推出涵蓋了國內互聯網公司以及其他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各類服務在內的 GMS 替代方案,歐洲各界表示歡迎。

2022年,穀歌開始秘密和華為合作,為華為操作係統開發 Google Map、Gmail 等關鍵應用的版本。

2023年底,華為操作係統成為和 ioses、安卓並列的三大移動操作係統,並占據了4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絕對老大。

大概在 2023年,最晚不超過2025年,中美兩國政府將達成貿易協議,貿易戰結束,除了一地雞毛,一切都將回歸正常。但那時,全球基礎軟件的生態將徹底改變:

GitHub.com 的地位被中國境內的某個開源托管網站替代,GitHub 的訪問者寥寥。

絕大多數中國人桌麵電腦上運行的是華為操作係統,中國人以使用華為操作係統為驕傲。

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成為 Linux 內核項目的最大貢獻者。

Linux 基金會以及其他諸多開源基金會的注冊地轉移到香港或新加坡。

在W3C、UNICODE 等國際化組織中,華為代表中國企業占據大多數席位。

中國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在內核、編譯器、AI、芯片等方麵的研究成果在全球開始占據主流。全球頂級的計算機科學家開始到中國工作,有的甚至移民中國。

人們甚至開始討論,是否用中文作為國際交流、撰寫技術標準和規範的首選語言。



您可能會覺得我的推演太樂觀了。但這就是自主把控基礎軟件生態的美妙之處,一旦掌握了基礎軟件的生態,你就可以左右整個產業。就比如現在的穀歌,讓不讓你用,想扶持哪個芯片,打擊哪個芯片,完全就由著他了。

如果沒有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以及針對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封殺,我們是不會有此機會來重塑全球基礎軟件生態的。而一旦這樣的機會有了,那我們還等什麽?當然是把這個機會用足,用透!

作為華為這個大企業的掌舵人,在任正非先生的領導下,我相信他們絕對有此雄心和執行力完成這個偉大的重塑!

可是,故事的發展也可能是這樣的:

隨著華為操作係統越來越多細節的公布,人們發現,華為操作係統本質上就是Linux、androids 開源版本和 Chromium 等一係列成熟開源軟件的大雜燴,華為隻是做了一些優化和安全方麵的工作。

移動應用開發者仍然使用安卓的接口來開發 App,用的還是 Java 語言,開發效率也沒有任何提高。因為生態不成熟,開發者也沒有多少興趣專門為華為操作係統開發定製版的 App。大部分開發者所做的,就是把自己 App 的 androids 版本用華為的方舟編譯器重新編譯一下,上傳到華為的應用商店。

由於華為操作係統對外仍然宣稱安卓兼容,穀歌除了遵守美國政府的出口限製禁令之外,還在歐洲等地區以商標或專利侵犯為由發起訴訟,要求華為支付巨額賠償;甲骨文也不幹落後,在歐洲和美國同時向華為發起了有關 Java 知識產權的訴訟,並且獅子大開口,要求賠償100億歐元。

在國內,小米等國產品牌廠商沒有一個願意站起來支持華為操作係統,因為一旦支持,穀歌將立即停止和他們的合作。



看官,這第二種可能,我就不用再往下寫了吧?

這兩種推演的結局截然不同,但都可能發生(未來真實的發展過程肯定要複雜得多)。基礎軟件是計算機發展的根基,圍繞著基礎軟件的競爭一直在上演,而且結果隻有一個:要麽一飛衝天,要麽完蛋。Windows、androids、IE、Chrome,哪一個不是這麽過來的?

那麽,這兩個結局的核心區別到底在哪裏?

新的操作係統是否為了取悅開發者提供了更好的、效率更高的開發手段?比如更好的編程語言和接口。這關乎操作係統的演進之道,而底層的優化隻是操作係統的演進之術。如果華為操作係統仍然兼容安卓,帶來的好處是暫時的,但麻煩將比自己另起爐灶大的多。就此看法感興趣的讀者,可閱讀我的操作係統方法論一文(點《三談操作係統》)。

國內廠商是否願意和華為協作形成堅固的統一戰線?這點非常考驗華為。華為對待國際供應商的政策要明顯好於對待國內供應商的政策,國內的供應商對此很有抱怨。然而,要推廣自己的操作係統,協作要比自己的努力更重要。因為華為就算有錢,也不可能把世界上的 App 全由自己開發了。而目前,能大張旗鼓支持華為的,隻有國內廠商,也隻有國內廠商聯合起來,才可能取勝。因此,國內廠商是華為操作係統的統一戰線,如果丟了這個統一戰線,華為不可能取得勝利。

以上第二種可能,主要是寫給華為看的。您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歡迎留言。

最後,如果您恰好是基礎軟件從業者或者創業者,而且您認為以上的第一種推演更為合理,那麽現在就要開始積極布局或調整自己的戰略,尤其是:

不要選擇跟華為在同一條賽道上賽跑。比如這兩天在股市上炒作國產操作係統的那些公司,要放棄自己的技術路線,積極擁抱華為,成為華為操作係統大生態的一部分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