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為何稱為“藍牙”?藍牙抗幹擾方案介紹!
藍牙作為常用技術,早已被現代居民所接受。但是,大家想過一個問題嗎?藍牙為什麽被稱為藍牙呢?藍牙的命名緣由是什麽?
一、藍牙為什麽叫藍牙?
“藍牙”(Bluetooth)原是一位在10世紀統一丹麥的國王,他將當時的瑞典、芬蘭與丹麥統一起來。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新的技術標準,含有將四分五裂的局麵統一起來的意思。藍牙技術使用高速跳頻(FH,Frequency Hopping)和時分多址(TDMA,Time DivesionMuli—access)等先進技術,在近距離內最廉價地將幾台數字化設備(各種移動設備、固定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終端設備、各種數字數據係統,如數字照相機、數字攝像機等,甚至各種家用電器、自動化設備)呈網狀鏈接起來。藍牙技術將是網絡中各種外圍設備接口的統一橋梁,它消除了設備之間的連線,取而代之以無線連接。
藍牙是一種短距的無線通訊技術,電子裝置彼此可以透過藍牙而連接起來,省去了傳統的電線。透過芯片上的無線接收器,配有藍牙技術的電子產品能夠在十公尺的距離內彼此相通,傳輸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鍾1兆字節。以往紅外線接口的傳輸技術需要電子裝置在視線之內的距離,而2012年有了藍牙技術,這樣的麻煩也可以免除了。
二、藍牙技術主要有以下問題
(1)藍牙連接非常複雜
藍牙連接過程涉及多個信息傳輸和認證過程。從表麵上看,用戶無法感覺到複雜的連接過程。然而,對於設備校正資源,由重複數據加解碼處理針對每個連接執行的認證處理是相同的,由此造成的浪費也是不容忽視的。
(2)藍牙功耗問題
藍牙不經常傳輸數據,並且在數據傳輸期間消耗很少的能量。但是,為了及時響應連接請求,等待的輪詢訪問會消耗大量能量。
(3)藍牙的安全性問題
藍牙的第一個配對要求用戶使用PIN碼進行驗證。PIN碼通常僅由數字組成,並帶有幾位數字,通常為4至6位數字。
(4)藍牙的抗幹擾問題
藍牙在一些情況下,信號傳輸過程會受到幹擾,這邊對藍牙傳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造成了幹擾。
三、BLE抗幹擾的幾種解決方案
從上一部分可以得知,藍牙傳輸在抗幹擾方麵存在一些問題。那麽,目前有哪些比較好的抗幹擾方案呢?
隨著當前市場聯網設備越來越多,導致信號傳輸環境更加複雜,這對於藍牙傳輸的穩定性及可靠性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尤其在一些如機場、火車站、商場等人流密集的場景,環境中還充斥著功率強勁的Wi-Fi信號,而藍牙與Wi-Fi均處於2.4GHz頻段,互相之間可能產生強烈幹擾,導致藍牙斷流情況的發生。
對此,楊嶽明認為,幹擾是不可避免的,這主要有同頻幹擾和臨頻幹擾之分。在芯片層麵上,對於同頻幹擾主要靠改善解調門限,這種改善一般都比較有限,對於鄰頻幹擾主要靠改善濾波器的濾波性能。在協議和應用層麵上,更多的也是靠這個,采取跳頻、信道偵聽、重傳、加大功率等方式來提升用戶體驗。
牛釗表示,想要解決幹擾問題,可以從幾方麵入手。一個是如TWS耳機可以增加發射功率,當耳機靠近手機時,增強信號解決斷流問題,另一個則是采用跳頻機製。還可以通過降低速率還解決斷流問題,在智能家居及物聯網應用當中,其傳輸數據量相對音頻而言較低,因此可以降低速率提升抗幹擾性以及提高傳輸的成功率。
David Su表示,藍牙技術已經包含了自適應跳頻功能,當WiFi和藍牙在不同的設備中時,這種功能就能見效。除此之外,當藍牙和WiFi在同一個設備中時,還有一個行業標準可在兩種解決方案之間進行調和,即俗稱的藍牙WiFi共存功能。Atmosic既支持自適應跳頻功能也支持藍牙、WiFi共存功能。(轉自21ic電子網)